第1769章 南疆生活
几块土薯很快就被伤员分着吃完,其他人连香味都没闻够,想开口询问还有没有吃的,却问不出口。
老妪却主动说道:“还有吃的,你们这里等着。”
老妪说完就背着孩子冒雪出门去。
屯长见老妪久久未归,就让大家挤一挤,让屋外的士兵进屋取暖,屋内挤不下,有的就是屋檐下靠着墙人挨着人围成一圈。
想着就算没有吃的,先在这个地方避寒熬过这个雪夜,明天再想办法。
饥寒交迫中,很多人都沉沉睡去。
负责站岗的人突然发现情况,只见远处的漆黑中突然出现很多火把,正往这边靠近。
三更半夜的,突然出现这么多火把,自然很不寻常,屯长怀疑老妪刚才是去通风报信了,立即将所有人叫醒,大家握紧兵器严阵以待。
待火光靠近,这才发现手腕火把的是一些农户百姓,这才放下警戒。
刚才出去的老妪也在人群当中,手指他们:“就是这些士兵。”
一名老头上前问道:“你们是?”
屯长迟疑的看着老头,老妪说道:“孩子,这是我们村长。”
屯长这才应道:“我们是淮南军谢傅谢大人的兵。”
村长啊的一声:“我们还有吃的。”紧接着吩咐村民各自把士兵领回去照顾。
一番交流之后方才知道,原来这数月来,关中地区战事频繁,这些农户已经不止被搜刮打劫过一回了,逃兵更凶残,一进屋就把吃的霍霍干净。
没办法,这些农户才把吃的都藏起来,白天里躲在山沟沟里,只有晚上才回家。
这名老妪是孙子饿的厉害,才回家偷偷弄点吃的给孩子,没想到遇到上门讨吃的淮南士兵。
士兵被每家每户给带回家去,把藏起来的士兵拿出来给士兵充饥,同时并帮忙照料伤员。
至于为何对淮南军如此差别对待,一者是谢傅的名声远播,在普通百姓中很有威望。二来淮南军中也有他们的儿郎,救淮南军就是救他们自己的儿郎。
……
谢傅来岭南已经三年满了。
刚到岭南的时候,剑南节度使兼管岭南道的剑南节度使韦守国就给他这个岭南郡王一个下马威。
然后韦守国就被人给杀了。
谢傅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或许是小韵、或许是张凌萝、又或许是苏皂眸。
谢傅不想去追究,一山不容二虎,韦守国既容不下他,他也迟早要将韦守国给除掉。
而且韦守国作为剑南道节度使,手握重兵却将剑南、岭南两地搞得一团糟糕,暴乱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韦守国一死,他正好接过这个烂摊子重新整顿。
第一件事就是遣散剑南军,没有军赋就不必养着这么一支大军,剑南、岭南两地自然不必担负重赋。
手中没有军队,他又如何镇压暴乱了。
谢傅一番探查之后,方才知道当地百姓并非全是南地蛮族,他们的祖先是秦时王翦带兵镇守南疆的兵士,身上流淌的是正统的华夏汉血,这在他们世代传承的族谱中有可究源。
这也是当地尚武之风盛行,民风异常彪悍的缘故,毕竟骨子里沿袭了战国血性凶猛。
因民风彪悍,解决矛盾也常用武力,两个村子械斗,一次就死伤几十人。
这就是韦守国治理边南多年,无法将他们完全镇服的原因,韦守国也不是没试过屠村,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来震慑其他人。
不料却惹来当地百姓更激烈的反抗,甚至联合蛮民、苗民造反。
虽然手中没有军队,谢傅实行减赋免税措施,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天下倒是太平了。
谁不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谁又想打打杀杀,困扰着韦守国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这么轻松被谢傅给解决了。
尽管如此,当地百姓还是将他当做入侵者,充满警惕,毕竟多年的压迫已经印在骨子里。
为了让这些百姓有归属感,谢傅将秦腔慢板与楚音流水等文化也带了过来,通过青楼的形式宣传。
并安排人员着书立说,在两道境内广为传播,让两道百姓明白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
与此同时,谢傅关心农桑,兴修水利,推广北方耕作技术,兴办教育,传播仁义礼智信。
另外一方面澹台鹤情也将商业带到边南,教授纺织,带动振兴百业。
其实普通百姓不管这朝那朝,有好日子过就是好朝,无端端的还反抗个屁啊,谁闲着没事拿命去拼。
从一开始对岭南郡王产生信任到爱戴敬仰,最后彻彻底底把谢傅当做他们的父母官。
边南的天从没有这么亮过,也从来没有这么安定过。
不过有一些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就是蛮民和苗民,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来,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固步自封,拒绝与外面接触,更说不上对他们这些外来者有归属感。
因其穷困,时而下山抢掠,谢傅为了避免他们下山抢掠,时常主动救济,给这些蛮民、苗民送去粮食物资。
偏偏这些蛮民、苗民固执愚昧,宁愿去抢去掠,也不愿意被救济。
这算是谢傅来到边南之后不好解决的难题。
探查之后,方才明白症结所在,就是这些蛮民和苗民有着自己的信仰,尤为信仰神灵,视外人为异端。
谢傅就用王婉之装神弄鬼的那一套,派人扮作神灵显灵,向这些蛮民、苗民发布神命。
这些对神灵极为信仰的蛮民苗民乖乖遵从神命,不敢再下山抢掠,开始学习务农耕作。
蛮民、苗民的问题也算解决的七七八八,一些地处偏僻的深山的蛮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压迫残害,将他视若妖魔。
短短三年,谢傅就让这片原本混乱的边南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一切井然有序。
就是持刀决斗的问题一直屡禁不止,两个人解决矛盾的方式不是找官府,而是当街决斗。
谢傅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传统,既然禁不了,就让这个传统保留下去吧。
刀,它既简单又深刻,能让所有的性命坠落在它面前。
它没有偏好,没有牵挂,它很公平。
这是一个当地人跟谢傅所说的话,也解释这个传统一直屡禁不止,流传至今的原因。
人能耐大了,能力到了,做很多事其实都很容易。
为官者,只要有心为百姓办事,就是一个大傻子也能把事情办好。
老妪却主动说道:“还有吃的,你们这里等着。”
老妪说完就背着孩子冒雪出门去。
屯长见老妪久久未归,就让大家挤一挤,让屋外的士兵进屋取暖,屋内挤不下,有的就是屋檐下靠着墙人挨着人围成一圈。
想着就算没有吃的,先在这个地方避寒熬过这个雪夜,明天再想办法。
饥寒交迫中,很多人都沉沉睡去。
负责站岗的人突然发现情况,只见远处的漆黑中突然出现很多火把,正往这边靠近。
三更半夜的,突然出现这么多火把,自然很不寻常,屯长怀疑老妪刚才是去通风报信了,立即将所有人叫醒,大家握紧兵器严阵以待。
待火光靠近,这才发现手腕火把的是一些农户百姓,这才放下警戒。
刚才出去的老妪也在人群当中,手指他们:“就是这些士兵。”
一名老头上前问道:“你们是?”
屯长迟疑的看着老头,老妪说道:“孩子,这是我们村长。”
屯长这才应道:“我们是淮南军谢傅谢大人的兵。”
村长啊的一声:“我们还有吃的。”紧接着吩咐村民各自把士兵领回去照顾。
一番交流之后方才知道,原来这数月来,关中地区战事频繁,这些农户已经不止被搜刮打劫过一回了,逃兵更凶残,一进屋就把吃的霍霍干净。
没办法,这些农户才把吃的都藏起来,白天里躲在山沟沟里,只有晚上才回家。
这名老妪是孙子饿的厉害,才回家偷偷弄点吃的给孩子,没想到遇到上门讨吃的淮南士兵。
士兵被每家每户给带回家去,把藏起来的士兵拿出来给士兵充饥,同时并帮忙照料伤员。
至于为何对淮南军如此差别对待,一者是谢傅的名声远播,在普通百姓中很有威望。二来淮南军中也有他们的儿郎,救淮南军就是救他们自己的儿郎。
……
谢傅来岭南已经三年满了。
刚到岭南的时候,剑南节度使兼管岭南道的剑南节度使韦守国就给他这个岭南郡王一个下马威。
然后韦守国就被人给杀了。
谢傅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或许是小韵、或许是张凌萝、又或许是苏皂眸。
谢傅不想去追究,一山不容二虎,韦守国既容不下他,他也迟早要将韦守国给除掉。
而且韦守国作为剑南道节度使,手握重兵却将剑南、岭南两地搞得一团糟糕,暴乱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韦守国一死,他正好接过这个烂摊子重新整顿。
第一件事就是遣散剑南军,没有军赋就不必养着这么一支大军,剑南、岭南两地自然不必担负重赋。
手中没有军队,他又如何镇压暴乱了。
谢傅一番探查之后,方才知道当地百姓并非全是南地蛮族,他们的祖先是秦时王翦带兵镇守南疆的兵士,身上流淌的是正统的华夏汉血,这在他们世代传承的族谱中有可究源。
这也是当地尚武之风盛行,民风异常彪悍的缘故,毕竟骨子里沿袭了战国血性凶猛。
因民风彪悍,解决矛盾也常用武力,两个村子械斗,一次就死伤几十人。
这就是韦守国治理边南多年,无法将他们完全镇服的原因,韦守国也不是没试过屠村,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来震慑其他人。
不料却惹来当地百姓更激烈的反抗,甚至联合蛮民、苗民造反。
虽然手中没有军队,谢傅实行减赋免税措施,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天下倒是太平了。
谁不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谁又想打打杀杀,困扰着韦守国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这么轻松被谢傅给解决了。
尽管如此,当地百姓还是将他当做入侵者,充满警惕,毕竟多年的压迫已经印在骨子里。
为了让这些百姓有归属感,谢傅将秦腔慢板与楚音流水等文化也带了过来,通过青楼的形式宣传。
并安排人员着书立说,在两道境内广为传播,让两道百姓明白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
与此同时,谢傅关心农桑,兴修水利,推广北方耕作技术,兴办教育,传播仁义礼智信。
另外一方面澹台鹤情也将商业带到边南,教授纺织,带动振兴百业。
其实普通百姓不管这朝那朝,有好日子过就是好朝,无端端的还反抗个屁啊,谁闲着没事拿命去拼。
从一开始对岭南郡王产生信任到爱戴敬仰,最后彻彻底底把谢傅当做他们的父母官。
边南的天从没有这么亮过,也从来没有这么安定过。
不过有一些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就是蛮民和苗民,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来,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固步自封,拒绝与外面接触,更说不上对他们这些外来者有归属感。
因其穷困,时而下山抢掠,谢傅为了避免他们下山抢掠,时常主动救济,给这些蛮民、苗民送去粮食物资。
偏偏这些蛮民、苗民固执愚昧,宁愿去抢去掠,也不愿意被救济。
这算是谢傅来到边南之后不好解决的难题。
探查之后,方才明白症结所在,就是这些蛮民和苗民有着自己的信仰,尤为信仰神灵,视外人为异端。
谢傅就用王婉之装神弄鬼的那一套,派人扮作神灵显灵,向这些蛮民、苗民发布神命。
这些对神灵极为信仰的蛮民苗民乖乖遵从神命,不敢再下山抢掠,开始学习务农耕作。
蛮民、苗民的问题也算解决的七七八八,一些地处偏僻的深山的蛮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压迫残害,将他视若妖魔。
短短三年,谢傅就让这片原本混乱的边南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一切井然有序。
就是持刀决斗的问题一直屡禁不止,两个人解决矛盾的方式不是找官府,而是当街决斗。
谢傅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传统,既然禁不了,就让这个传统保留下去吧。
刀,它既简单又深刻,能让所有的性命坠落在它面前。
它没有偏好,没有牵挂,它很公平。
这是一个当地人跟谢傅所说的话,也解释这个传统一直屡禁不止,流传至今的原因。
人能耐大了,能力到了,做很多事其实都很容易。
为官者,只要有心为百姓办事,就是一个大傻子也能把事情办好。